3月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加強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修復,處理好發展和減排關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聚海環境穩健發展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動力。
聚海環境將繼續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深入推進磷石膏協同城鄉污泥固廢物資源化應用與開發,推動綠色環保循環經濟產業發展,為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1
加強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強化大氣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協同治理,加大重要河湖、海灣污染整治力度,持續推進土壤污染防治。
一直以來,溝渠塘等通(清)溝污泥、江河湖海清淤底泥、污水處理廠污泥產物、水環境治理下的污泥廢棄物、地下管網沉淀的污泥等污泥廢棄物,嚴重污染生態環境及土壤質量。而對于此類污染物的處理,堆放于棄渣場成為人們約定俗成的選擇,但在后續將產生巨大的生態風險。呈規模化、模式化的資源化利用與開發是持續解決污(淤)泥的主要出路,但整合多學科、多專業、多工種的交叉及工藝路線,又是極大的難點。

聚海環境,作為國內首家磷石膏協同城鄉污泥固廢物資源化應用與開發的國家級綠色環保循環經濟產業示范科技企業,自主創新研發的污泥協同磷石膏固廢再生工藝技術路線屬于國內首創。通過自主研發的專利技術成果轉換,將城鄉污泥再生成為替代傳統砂石料的輕質高強集料,改變傳統淤泥治標不治本低端處理方式,真正意義上變廢為寶,為生態環境的治理與人們美好生活的需求,提供了革命性的循環供給。
加強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強化大氣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協同治理,加大重要河湖、海灣污染整治力度,持續推進土壤污染防治。
聚海環境,專注磷石膏協同城鄉污泥固廢物資源化應用與開發。磷石膏是磷化工企業濕法生產磷酸的工業副產品,是磷化工企業中排放量最大的固體廢棄物,據不完全統計,每生產一噸磷酸將直接產生5噸左右的磷石膏廢棄物。當前,大量磷石膏廢棄物的廢棄已造成嚴重的生態危害,且由于磷石膏的廢棄堆放引發的尾礦庫重特大事故,在世界范圍內屢見不鮮,在世界 93 種事故、公害的隱患中,名列第 18 位。故對此磷石膏的資源化利用與處置問題已迫在眉睫。
因此,國家已陸續頒布多項等政策法規,來鼓勵和支持磷石膏的資源化利用。但磷石膏等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因其轉換的高成本性和其自身產品成分的多樣性,導致當前磷石膏的固廢利用處理處置仍是世界級的難題。

磷石膏協同污(淤)泥資源化再生循環處置系統工藝技術流程
而聚海環境自主創新采用的協同再生處置工藝路線將磷石膏固廢再生的能耗降低了90%以上,大大的降低了磷石膏轉換新材的成本,即恢復其建材功能,又具備市場競爭力,可真正意義上使“渣山”變“璞玉”。
3
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
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落實碳達峰行動方案。推動能源革命,確保能源供應,立足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通盤謀劃,推進能源低碳轉型。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完善減污降碳激勵約束政策,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聚海環境,以綠色發展的基本理念貫穿指引整個固廢再生循環技術路線的全過程,為項目多元化、規模化、模式化、可持續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公司首創的污(淤)泥協同磷石膏固廢再生工藝路線能有效節省降低能耗90%以上,處置再生石膏材料可全面替代天然石膏的消耗、再生輕質集料可大范圍替代天然砂石料的應用。
公司研發的固廢再生合成建材具有輕質高強、隔音隔熱、保溫保濕、防水防火、防震減災等一系列傳統建材所不具備的特性,是實現現代建筑“碳中和”的最佳材料。極大地降低了對自然資源的依賴,為生態環境綠色發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目前,聚海環境除已建成的固廢物再生中心、再生材料合成中心,更啟動大悟縣磷石膏綜合利用項目,建成后實現年消納處理污泥 100萬噸,建筑廢棄渣土20萬噸,年去化再生磷石膏100萬噸,年處理農業固廢物 30萬噸,年轉換新型輕質高強集料50萬立方的規模和產能。項目于2022年1月18日正式動工以來,始終搶晴天戰雨天斗夜間,即使經歷年初大雪及大雨,仍踔厲奮發、篤行不怠,以“眾志成城、使命必達”聚海人精神,奮進新時代。力爭早日推動項目建成,踐行兩會指示精神,為“改善生態環境,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磷石膏綜合利用項目火熱施工,搶占兩會節點,奮進新時代
聚海環境,在國家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環境大保護發展戰略背景下應運而生,一直堅持以生態環境治理為己責,以工業固體廢棄物磷石膏、工業尾礦與礦渣及城鄉污泥等固體廢棄物為資源開發應用為己任,以踐行青山綠水美麗中國夢為企業存續與發展的核心理念,以美麗中國聚海貢獻為使命,做“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的先行者與推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