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婷综合缴情亚洲狠狠小说_日韩三级一区二区三区_办公室强伦片免费看_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蜜TV_男人又大又硬又粗视频_国产suv精品一区二人妻

2023大宗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回顧與展望
發布時間:2023-12-21 瀏覽次數:1332次 來源:國家固廢技術情報共享平臺公眾號

        2023年已經逐漸走到尾聲,回望過去幾年,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現狀如何?未來又將會迎來怎么樣的發展趨勢,帶著這兩個問題,筆者跟行業同仁一起思考、探索,對大宗工業固廢資源化綜合利用情況作一個回顧與展望。

1、總體情況

        大宗固體廢棄物指單一種類年產生量在1億噸以上的固體廢棄物,包括煤矸石、粉煤灰、尾礦、工業副產石膏、冶煉渣、建筑垃圾和農作物秸稈等七個品類,是資源綜合利用重點領域。大宗固廢量大面廣、環境影響突出、利用前景廣闊,是資源綜合利用的核心領域。因此,推進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對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改善環境質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據有關媒體報道,我國歷年堆存的工業固體廢物已超600億噸,占地超200萬公頃,每年新增固體廢物約100億噸,其中工業固體廢物約33億噸,而這個數字還在加速攀升。這些數據說明了目前我國工業固廢處理的艱難與壓力。

        根據國家發改委等十部委聯合印發的《關于“十四五”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的指導意見》(發改環資〔2021〕381號)提出的目標,到2025年,煤矸石、粉煤灰、尾礦(共伴生礦)、冶煉渣、工業副產石膏、建筑垃圾、農作物秸稈等大宗固廢的綜合利用能力顯著提升,利用規模不斷擴大,新增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60%,存量大宗固廢有序減少。大宗固廢綜合利用水平不斷提高,綜合利用產業體系不斷完善;關鍵瓶頸技術取得突破,大宗固廢綜合利用技術創新體系逐步建立;政策法規、標準和統計體系逐步健全,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制度基本完善;產業間融合共生、區域間協同發展模式不斷創新;集約高效的產業基地和骨干企業示范引領作用顯著增強,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產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基本形成。

        2022年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學技術部、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商務部、國家稅務總局等八部門又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推動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力爭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57%。其中,冶煉渣達到73%,工業副產石膏達到73%,赤泥綜合利用水平有效提高?!斗桨浮穼虖U綜合利用提質增效工程提出了具體要求:

        (1)加快工業固廢規?;咝Ю谩M苿庸I固廢按元素價值綜合開發利用,加快推進尾礦(共伴生礦)、粉煤灰、煤矸石、冶煉渣、工業副產石膏、赤泥、化工廢渣等工業固廢在有價組分提取、建材生產、市政設施建設、井下充填、生態修復、土壤治理等領域的規?;?。著力提升工業固廢在生產纖維材料、微晶玻璃、超細化填料、低碳水泥、固廢基高性能混凝土、預制件、節能型建筑材料等領域的高值化利用水平。組織開展工業固廢資源綜合利用評價,推動有條件地區率先實現新增工業固廢能用盡用、存量工業固廢有序減少。

        (2)提升復雜難用固廢綜合利用能力。針對部分固廢成分復雜、有害物質含量多、性質不穩定等問題,分類施策,穩步提高綜合利用能力。積極開展鋼渣分級分質利用,擴大鋼渣在低碳水泥等綠色建材和路基材料中的應用,提升鋼渣綜合利用規模。加快推動錳渣、鎂渣綜合利用,鼓勵建設錳渣生產活性微粉等規?;庙椖俊L剿鲏A渣高效綜合利用技術。積極推進氣化渣高效綜合利用,加大規?;眉夹g裝備開發力度,建設一批氣化渣生產膠凝材料等高效利用項目。

        (3)推動磷石膏綜合利用量效齊增。推動磷肥生產企業強化過程管理,從源頭提高磷石膏可資源化品質。突破磷石膏無害化處理瓶頸,因地制宜制定磷石膏無害化處理方案。加快磷石膏在制硫酸聯產水泥和堿性肥料、生產高強石膏粉及其制品等領域的應用。在保證安全環保的前提下,探索磷石膏用于地下采空區充填、道路材料等方面的應用。支持在湖北、四川、貴州、云南等地建設磷石膏規?;咝Ю檬痉豆こ?,鼓勵有條件地區推行“以渣定產”。

        (4)提高赤泥綜合利用水平。按照無害化、資源化原則,攻克赤泥改性分質利用、低成本脫堿等關鍵技術,推進赤泥在陶粒、新型膠凝材料、裝配式建材、道路材料生產和選鐵等領域的產業化應用。鼓勵山西、山東、河南、廣西、貴州、云南等地建設赤泥綜合利用示范工程,引領帶動赤泥綜合利用產業和氧化鋁行業綠色協同發展。

        雖然國家相關部門非常重視固廢綜合利用的問題,并且出臺了相關的政策措施,但從目前大宗工業固廢的實際利用情況看,要完成國家發改委等十部門提出的十四五期間要實現新增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60%的目標,任重而道遠。

 

2、幾種典型的大宗工業固廢地域分布特點和綜合利用技術現狀

2.1尾礦

        我國尾礦產生量最大的主要為鐵尾礦、銅尾礦、黃金尾礦,三者占我國尾礦總產生量的80%以上,河北、遼寧、四川是鐵尾礦的主要產區,銅尾礦主要分布在江西、內蒙古、云南等地,黃金尾礦主要集中在福建、山東、內蒙古、河南、陜西、黑龍江等黃金產地。由于尾礦成分復雜、分布不均,也因地域的不同,其中有價成分的種類及含量差別很大,所以尾礦的綜合利用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目前我國尾礦的綜合利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1)尾礦再選,從尾礦中回收有價成分;

        (2)直接利用作為建筑砂石骨料、尾礦微粉等;

        (3)用于制備水泥、水泥熟料;

        (4)用于生產其他建筑材料,如磚瓦、砌塊、陶粒制品、板材、管材(管樁)、混凝土、砂漿、井蓋、防火材料、耐火材料、保溫材料、微晶材料、泡沫陶瓷等;

        (5)生產化工產品如凈水劑、白炭黑等;

        (6)其他產品如陶瓷制品、礦(巖)棉、人工漁礁、土壤調理劑等。

2.2粉煤灰

        粉煤灰是火力發電的必然產物。由于燃煤機組的不斷增加,電廠規模的不斷擴大,導致了粉煤灰排放量的急劇增加,通常每消耗4噸煤就產生1噸粉煤灰其排放量每年超過億噸。在山西、內蒙古、山東、江蘇、廣東、河南、浙江等產煤地區或經濟發達地區均是燃煤電廠分布密集、粉煤灰產出量較大的區域。我國粉煤灰的綜合利用率相對較高,主要用于以下幾個方面:

(1)關于道路工程方面的應用:粉煤灰路基工程;粉煤灰瀝青混合料;路堤工程混凝土。

(2)關于建材制品方面應用技術:水泥工業中的應用;粉煤灰砌塊應用;輕集料;粉煤灰磚。

(3)關于提取礦物應用:水處理;提取粉煤灰中所含有價值的金屬;作橡膠、塑料、板材等制品的填充材料等。

(4)關于高附加值回收利用的技術:碳回收技術;造紙技術等。

2.3煤矸石

        煤矸石是煤炭的一種共伴生礦物,產生于煤炭的開采和洗選加工過程。我國產煤較多的省份如內蒙古、山西、陜西等均是煤矸石產生的重點區域。在我國,煤矸石綜合利用的途徑很多,但因受到技術條件和外部因素的限制,實際上正在實行的項目不多。煤矸石的傳統利用途徑主要有:

        (1)煤矸石用于發電;

        (2)用作建筑砂石骨料;

        (3)生產磚瓦、砌塊、陶粒、板材、管材(管樁)、混凝土、砂漿、井蓋、防火材料、耐火材料、保溫材料、微晶材料、泡沫陶瓷、高嶺土等建筑材料;

        (4)生產其他產品如陶瓷制品、礦(巖)棉、人工漁礁、土壤調理劑等

2.4冶煉廢渣

        冶煉廢渣是冶煉工業產生的固體廢物,包括煉鐵廢渣、煉鋼廢渣、鐵合金冶煉廢渣、輕金屬冶煉廢渣、重金屬冶煉廢渣、稀有金屬冶煉廢渣及冶煉煙塵等。

        冶煉廢渣的主要利用方式有:

        (1)用于提取金屬精礦、金屬、金屬合金、金屬化合物等;

        (2)用做礦渣粉、礦物摻合料

        (3)水泥、水泥熟料。將冶金爐渣生產成為水泥是研究最為廣泛與深入的利用方法。鋼渣水泥與普通水泥相比較,強度、凝結時間等方面都有著一定的先進性,同時后期的強度非常高,耐磨及抗腐蝕的性能也非常優良,適用于道路工程的施工。

        (4)生產建筑材料如建筑砂石骨料(含機制砂)磚瓦、砌塊、陶粒制品、板材、管材(管樁)、混凝土、礦物摻合料、砂漿、井蓋、防火材料、耐火材料、保溫材料、微晶材料、泡沫陶瓷

        (5)作為燒結熔劑、煙氣脫硫劑

2.5爐渣

        爐渣是各種燃煤鍋爐、工業爐爐底排出的固體廢物。其組成以氧化物(SiO2,Al2O3,CaO,MgO等)為主,還常夾帶少量重金屬及其他雜質。爐渣的資源化利用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生產水泥;

        (2)作為礦物摻合料、建筑輕骨料;

        (3)生產建筑材料,如: 磚瓦、砌塊、陶粒制品、板材、管材(管樁)、混凝土、砂漿、檢查井蓋、道路護欄、防火材料、耐火材料(鎂鉻磚除外)、保溫材料、微晶材料、泡沫陶瓷;

        (4)爐渣經過粉碎、改性等處理之后的爐渣可以作為一種優良的吸附劑, 用于工業或生活廢水的處理。高爐渣對重金屬廢水中的Cu2+、Cd2+、Zn2+這三種金屬離子有著很好的吸附性能,去除率均可達到99%;

        (5)爐渣的成分與微晶玻璃的化學組成較為相似,可作為制備微晶玻璃的主要原料。

2.6脫硫石膏

        脫硫石膏是煙氣濕法脫硫過程的副產品。燃煤電廠較多的區域副產脫硫石膏數量較多。國內對脫硫石膏的綜合處理和應用已經起步,主要利用方式有:

        (1)用于制造石膏砌塊;

        (2)用于制造膩子石膏和粉刷石膏;

        (3)用于制造模具石膏;

        (4)用于作水泥緩凝劑;

        (5)用于制造紙面石膏板;

        (6) 用作土壤改良劑。

2.7磷石膏

        磷石膏是濕法磷酸工藝過程的副產物,是磷復肥生產企業產生的主要固體廢物,磷石膏的產生量與磷復肥的產生量呈正相關。我國磷肥產量分省前5排名分別是:湖北、云南、貴州、四川、安徽。磷石膏的綜合利用主要有以下技術:

(1)磷石膏制建材石膏

        磷石膏代替天然石膏用作建筑材料是磷石膏早期綜合利用的發展方向,如制備石膏板、石膏砌塊、石膏膩子等。但是磷石膏相較于天然石膏和電廠脫硫石膏在成本和質量上沒有優勢,因此磷石膏制備建材石膏的市場反響一般,同時受到地理位置制約和電廠脫硫石膏的雙重沖擊,近年來磷石膏建材市場日漸萎縮。

(2)磷石膏制硫酸聯產水泥

        磷石膏中的主要元素是硫和鈣元素,通過反應生成硫酸和水泥熟料的技術在 1915 年的德國開始研究。20 世紀 90 年代后,隨著國內磷化工業的迅猛發展,磷石膏制硫酸聯產水泥的工藝技術也被越來越多的科研院校和磷化工企業研究和實踐。

(3)磷石膏制緩釋性硫銨肥料

        磷石膏制備粒狀硫酸銨的工業化裝置已經在貴州成功開車運行。磷石膏制緩釋性硫酸銨肥料實現了磷石膏的高值利用。

 

3、主要省市、地區工業固廢概況

3.1四川省工業固廢概況

        2022年11月,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六部門關于印發《四川省“十四五”固體廢物分類處置及資源化利用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指出四川省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及處置利用現狀是:

        2020 年,全省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約 1.49 億噸,主要包括尾礦、冶煉渣、工業副產石膏、爐渣、粉煤灰、化工廢渣、煤矸石等;從行業看,選礦、冶金、化工等行業固體廢物產生量較大,占比較高。近年來,四川省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不斷提高,堆存量逐年下降。2020 年,全省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約 5650 萬噸,綜合利用率 38%。其中,冶煉渣、爐渣、粉煤灰、煤矸石綜合利用率達 90%以上,尾礦、工業副產石膏綜合利用率持續提升。

        《規劃》提出要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建設,到2025年,力爭培育1-2家具有較強上下游產業帶動能力、掌握核心技術的綜合利用骨干企業;建設2-4家國家級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基地和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基地廢棄物綜合利用率力爭達到75%以上。

        2023年10月,四川省發改委等十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印發四川省進一步推進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工作方案(2023-2025)的通知》(川經信環資〔2023〕156號)(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工業資源綜合利用能力顯著提升,工業固廢利用規模不斷擴大,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產業鏈不斷完善。力爭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平均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磷石膏和鋰渣實現全部消納(包括綜合利用和安全處置)。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基本實現規范化運轉。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技術裝備水平進一步提升,高附加值產品體系日益豐富,頭部企業示范引領作用充分發揮,產業集聚集群效益顯著增強,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高質量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方案》提出固廢綜合利用重點領域為:

1)工業副產石膏

        發展方向:鼓勵產廢企業增設副產石膏無害化處理工藝,減少副產石膏中堿金屬鹽、可溶磷、可溶氟、有機物等有害雜質。重點推進工業副產石膏在綠色建材和裝配式墻體材料中的應用,鼓勵開發混合相II型無水石膏、石膏空心砌塊、保溫隔聲材料等高附加值材料產品體系。在保證生態環境安全前提下,積極推廣工業副產石膏在路基材料、生態修復、礦洞坑充填、土壤改良等多領域的應用。

        重點推廣技術裝備:推廣應用磷石膏無害化處理關鍵技術,磷石膏高效凈化處理技術,大型流態化焙燒磷石膏制備高附加值材料關鍵技術,磷石膏空心砌塊半干法連續生產工藝技術,脫硫石膏用于建筑樓板保溫隔聲系統的工藝技術,鈦石膏資源化利用技術成套裝備。

2)鋰渣

        發展方向:持續豐富鋰渣綜合利用產品體系,鼓勵科研機構、鋰鹽生產企業和建材企業聯合開展規?;⒏咧祷C合利用技術研究,在確保產品質量、安全的前提下,鼓勵提高鋰渣作為原料在水泥、混凝土中的摻量,進一步探索應用鋰渣生產骨料、陶粒、建筑陶瓷和裝配式墻板等建材產品。

        重點推廣技術裝備:推廣應用蒸壓加氣混凝土板材綠色制備工藝技術及數字化成套裝備,混凝土制品壓振一體式成型生產技術與智能化生產線。鼓勵研發鋰渣漿做混凝土用礦物摻合料技術,鋰渣替代混合材和緩凝劑生產低熟料復合水泥技術,含水鋰渣直接配制加氣混凝土料漿技術。

3)尾礦

        發展方向:圍繞攀西釩鈦磁鐵礦、冕寧及德昌稀土礦和雅安鉛鋅礦等尾礦綜合利用發力,穩步推進金屬尾礦精細化、智能化分選和有價組分高效提取及整體利用,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尾礦產生量。支持尾礦在礦山井下填充中的規?;谩M苿游驳V綜合利用與綠色建材、裝配式建筑產業協同發展,鼓勵以尾礦為原料生產陶粒、發泡陶瓷、砂石骨料、裝配式墻材等綠色建筑材料。

        重點推廣技術裝備:推廣應用基于人工智能機器視覺的礦石智能分選技術,尾礦無害化井下充填等生態修復技術,高效智能尾礦破碎技術設備,新型陶粒高效燒結設備及工藝技術,蒸壓加氣混凝土板材綠色制備工藝技術及數字化成套裝備,高效節能發泡陶瓷輥道窯。

4)爐渣、粉煤灰

        發展方向:持續提升省內綠色建材企業在生產水泥、混凝土的過程中對爐渣和粉煤灰的消納能力,有序引導爐渣、粉煤灰在裝配式墻體材料、裝飾裝修等領域的應用。持續推動粉煤灰有用組分提取及農業領域應用。

        重點推廣技術裝備:重點推廣應用粉煤灰大摻量制混凝土技術,粉煤灰礦井充填技術,新型陶粒高效燒結設備及工藝技術。

5)冶煉廢渣

        發展方向:鼓勵園區內建設冶煉廢渣綜合利用中心,集中回收多種稀有金屬、貴金屬元素。積極推動應用冶煉廢渣制備建筑材料。

        重點推廣技術裝備:推廣應用磁場流體分離技術、沉淀法、離子交換法、溶劑浸出技術等有色金屬冶煉廢渣回收再利用技術。推廣應用液態熱熔渣規?;苽涞V渣棉及制品技術。推廣應用電解錳渣資源化綜合利用工藝技術。推廣應用釩渣亞熔鹽法釩鉻共提與產品綠色制造集成技術。

6)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

        發展方向:引導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行業規范發展,加強產業鏈協同。推動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產業商業模式創新,拓展梯次利用電池在光伏、商業、園區等儲能場景應用。推動提升廢舊動力蓄電池再生利用能力,高效回收鋰、鎳、鈷等金屬元素。

        重點推廣技術裝備:推廣應用高兼容性退役電池快速無損檢測與分選系統相關技術,退役動力電池包柔性智能拆解系統相關技術,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單體自動化拆解及正負極材料修復技術,磷酸鐵鋰電池黑粉濕法全資源化回收技術等廢舊動力電池檢測、拆解、梯次利用、再生利用技術。

7)新興固廢

        發展方向:引導風電、光伏生產制造企業以輕量化、易拆解、易運輸、易回收為目標,在產品設計生產階段進行綠色設計。鼓勵再生資源綜合利用園區、頭部企業等圍繞退役風電、光伏設備精細化拆解和高水平再生利用探索適用于我省的先進技術和商業模式。鼓勵延伸晶硅光伏產業鏈條,發展退役光伏組件再生利用產業。

        重點推廣技術裝備:推廣應用退役風電葉片及熱固性材料高效處理智能裝備及產業化應用技術,廢舊風電葉片分級綠色處理循環綜合利用技術,廢舊風電葉片拆解處理技術,退役風電葉片工廠智能化切割工藝及設備。推廣應用晶硅光伏組件回收工藝技術及國產化設備,晶硅光伏組件高壓研磨拆解成套技術與裝備。

3.2云南省工業固廢概況

        2022年5月,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了《云南省“十四五”環保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中關于大宗工業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方面提出:利用磷石膏、煤矸石、粉煤灰、磷渣、鋼渣、冶金渣等資源生產新型建材,利用工業固體廢物作為水泥熟料生產原料及水泥混合材料,利用磷石膏、煤矸石、粉煤灰、頁巖等生產空心磚和裝飾磚,推廣高摻量(高于50%)粉煤灰、全煤矸石燒結空心磚新工藝。利用工業固體廢物生產高性能混凝土和混凝土制品,利用工業廢渣、建筑垃圾制造高透水性生態陶瓷磚。

        2022年12月,昆明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發布了《昆明市加快推動磷石膏綜合利用二十條措施》提出:

        支持龍頭企業、骨干企業聯合高校、科研單位、服務機構等力量,開展磷石膏綜合利用關鍵共性技術的攻關研究,研發和推廣少產生磷石膏、促進磷石膏綜合利用的新技術、新工藝,推動磷石膏綜合利用技術研究成果的市場化應用,努力構建磷石膏綜合利用技術創新—試驗示范—產業應用的閉環體系;

        將磷石膏綜合利用納入招商引資重要內容,積極引進一批在產品、技術、商業模式、綠色發展等方面具備成熟條件和優勢的磷石膏綜合利用企業到昆明投資,為項目做好服務保障,全力推動項目落地建設、投產達產;

        推廣國家發布的有關磷石膏綜合利用技術、工藝、設備和產品導向目錄,加強對磷石膏綜合利用重點項目的服務指導,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提升綜合利用能力、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支持建設磷石膏規?;C合利用示范工程,推動磷石膏綜合利用產業做大做強、聚集發展;

        支持建材行業與磷化工行業耦合發展,合力推動磷石膏在建材領域的綜合利用。鼓勵現有水泥生產企業優化產品結構、優化喂料系統,提高磷石膏水泥緩凝劑的使用比例;

        支持利用磷石膏生產高強石膏粉、建筑石膏粉以及石膏板、石膏砌塊、石膏模盒、石膏基干混砂漿等建材產品,在建材領域大力推動磷石膏的綜合利用;

        鼓勵企業利用磷石膏制硫酸聯產水泥(活性氧化鈣材料),促進磷石膏循環利用;支持企業采用先進技術對磷石膏進行活化改性,拓展在塑料制品、復合材料等領域的利用路徑;

        組織開展磷石膏在公路工程、市政道路路基材料及土壤改良等領域的應用研究,適時開展試點示范項目建設;

        在確保環境安全的前提下,支持企業對磷石膏進行無害化處理,鼓勵企業優先采用生態修復等方式對磷石膏加以利用,對無法利用的,指導企業按照國家環境保護標準進行分類貯存或處置;

        在具備條件的縣(市)區,組織開展礦坑生態修復項目利用無害化磷石膏的工程試點,嚴格落實生態保護、環境污染防治及安全生產等方面的規定和措施,加強全過程的服務指導、監督管理,及時總結有關經驗做法并組織推廣。

3.3貴州省工業固廢概況

        2021年11月,貴州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布了《貴州省“十四五”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規劃》,提出到 2025 年,全省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能力顯著提升, 利用規模不斷擴大,全省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比 2020 年增加 2490 萬噸左右,力爭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 70%。綜合利用技術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創新能力顯著增強, 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關鍵瓶頸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產業間 融合共生、區域間協同發展的新業態、新模式基本形成。綠色化、 規?;I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和骨干企業示范引領作用顯著增 強,形成一批綜合利用綠色設計產品、綠色工廠和綠色工業園區, 綠色發展水平持續提升,綜合利用效率大幅提高。

        《規劃》提出,十三五時期,貴州省按先試點、后示范、再推廣 的原則,優化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模式,推動研發應用了一批用 量大、成本低、效益好、技術先進的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 技術與裝備。磷石膏井下充填、半水石膏自膠凝材料治理地質災 害及充填技術得到有效應用,磷石膏制建筑石膏粉、高溫石膏粉、 α高強石膏粉等技術,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工業固體廢物、生活 垃圾(污泥、飛灰)等試點示范工程在全國領先。磷石膏生產裝 配式墻板、磷石膏制酸、煤矸石生產陶粒、粉煤灰生產超細纖維 紙漿板、螢石選礦廢渣生產蒸壓磚、磷石膏大摻量生產加氣混凝 土砌塊等技術獲得重大突破。

        圍繞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的主要產生地,突出地域特點、行業特點、技術特點,建成了磷石膏 制建材、制酸、充填膠凝材料,脫硫石膏制噴涂石膏,煤矸石發 電,酒糟循環利用等一批大宗工業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用項目, 初步構建起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帶動 產業融合發展。在開陽縣、息烽縣、甕安縣、福泉市形成了以磷 石膏、黃磷渣綜合利用為主導的集聚區,甕安縣、福泉市列入國 家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在七星關區、盤州市、水城區形成了 以煤矸石、粉煤灰綜合利用為主導的集聚區。

        “十三五”時期,據估算全省大 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總量約 30600 萬噸,比“十二五”時期增加 8600 萬噸,2020 年綜合利用率約 67.1%,比 2015 年提高 6.3 個 百分點。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領域進一步拓展,在水泥、 混凝土及制品、新型墻體材料等傳統建材行業得到廣泛利用,同 時在能源、公路建設、井下充填、塌陷區治理、活性有機肥料、 土地整治和復耕、復墾、復綠、環境修復等多個領域得到不斷延 伸和拓展。“十三五”期間,全省有 1178 家·次利廢企業依法獲得 國家資源綜合利用稅收減免優惠,累計退稅 33.84 億元。針對磷 石膏利用這一世界性難題,率先實施磷化工企業“以渣定產”,形 成磷石膏建材、充填、制酸三大利用途徑,2020 年實現全省磷石膏當年“產消平衡”。

        預計 2025 年全省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將從 2020 年的約 1 億噸,增加到 1.3 億噸以上,對破解資源環境 和降碳約束難題,帶來了更大的挑戰。到 2025 年,全省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能力顯著提升, 利用規模不斷擴大,全省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比 2020 年增加 2490 萬噸左右,力爭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 70%。綜合利用技術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創新能力顯著增強, 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關鍵瓶頸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貴州省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主要是作為原料用于水泥、混凝土及制品、墻體材料等傳統建材行業,利用途徑較為單一,在其他領域尚未開發出規模化和高值化利廢產品,難以滿足工業倍增對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的需求,綜合利用途徑需進一步拓展。

《規劃》提出,貴州省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重點領域為:

一、工業副產石膏(磷石膏、脫硫石膏)

1、發展方向 

        (1)磷石膏:聚焦烏江流域、清水江流域“涉磷”生態保護紅線,深入實施磷化工企業“以渣定產”。在磷石膏排放量大的地區和企業,以磷石膏建材、井下充填和制酸三大主攻方向,加快優化磷石膏綜合利用結構,推動磷石膏規模化、高值化、產業化利用。實施一批建筑石膏、高強石膏、無水石膏、凈化石膏等基礎粉體材料項目,磷石膏生產硫酸聯產水泥(氧化鈣)項目,科學推進磷石膏無廢害充填,擴大充填應用范圍,有序拓展磷石膏在生態修復、土壤改良、填料助劑等領域的利用。健全完善磷石膏產品 質量標準和應用技術規程,強化產品質量標準和工程應用規程的 緊密銜接。到 2025 年,磷石膏增量產消平衡成果更加鞏固,并逐步有序消納存量。

        (2)脫硫石膏:推進火電、化工、冶金等重點領域綠色低碳轉型,不斷改進、優化生產工藝技術,提高脫硫石膏品質,推行脫硫石膏灰(渣)分類排放(堆存),降低雜質含量,促進脫硫石膏綠色、高值、高效利用;重點發展高強石膏粉、噴涂石膏、自流平石膏、紙面石膏板、模具石膏、石膏晶須等高附加值產品,積極開發應用于化工、環保、農業等領域的石膏填充助劑。

2、重點推廣技術

        (1)磷石膏:積極推進磷石膏凈化提純、利用水泥窯生產高性 能石膏粉、磷石膏基高端裝飾建材、磷石膏低溫轉晶制備α高強 石膏、α石膏制塑料填料、磷石膏制備石膏晶須、磷石膏制硫酸 聯產水泥(氧化鈣)等技術。 

        (2)脫硫石膏:推廣利用余熱余壓對脫硫石膏進行烘干、煅燒 的先進工藝及大型成套裝備;推動超高強石膏粉、石膏晶須、預 鑄式玻璃纖維增強石膏、高檔模具石膏粉等高附加值產品生產技 術以及安全環保的土壤改良劑技術、礦井充填技術的應用。

二、粉煤灰

1、發展方向:

        推進六盤水、畢節等粉煤灰集中產區相關企 業粉煤灰分選加工技術改造,提升粉煤灰品質和附加值,推進區 域物流基礎設施和數據信息平臺建設,降低物流成本,促進粉煤 灰由產排集聚區向規?;瘧眉蹍^低成本輸出。進一步擴大粉煤灰在建材行業的綜合利用,重點拓展在高性 能混凝土、輕質高強新型墻板和墻體、裝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等新 型建材領域的應用。加強 “氣化渣”(殘余熱值較高的粉煤灰)、 循環流化床鍋爐渣、低活性粉煤灰、“高鈣固硫粉煤灰”等難利用 粉煤灰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應用研發。積極探索粉煤灰在木塑制 品、礦井充填、農業、化工、環保等領域高值、大規模應用途徑。

2、重點推廣技術:

        重點推廣粉煤灰大摻量制混凝土路面材料,粉煤灰提取碳粉、玻璃微珠,粉煤灰礦井充填,粉煤灰 低能耗超細化及改性,粉煤灰大摻量制輕質保溫墻體材料、粉煤 灰制超細高活性集料,粉煤灰制陶粒,粉煤灰制木塑制品填料等技術。

三、煤矸石

1、發展方向:

        圍繞煤矸石高值、規模化利用目標,以煤矸 石充填、煤矸石生產建筑材料、煤矸石發電為重點,鼓勵煤炭采掘企業延伸產業鏈,配套建設煤矸石再洗選系統,對煤矸石分級、分值綜合利用,無熱值煤矸石用于加工路基材料、井下充填材料 或建筑砂石骨料,低熱值煤矸石用于生產燒結墻體材料,高熱值 煤矸石用于電廠發電。

2、重點推廣技術:

        重點推廣煤矸石低成本分選、煤矸石井 下充填置換、塌陷區治理、煤矸石生產燒結墻體材料和燒結陶粒 等新型建筑材料、煤矸石生產偏高嶺土、煤矸石生產硅酸鋁纖維、 煤矸石土地復墾復耕、煤矸石山生態環境修復等技術。

四、冶煉廢渣

1、發展方向:

        推進鐵合金渣、鋼渣等冶煉廢渣產排企業綠 色轉型升級,鼓勵從冶煉廢渣中回收稀有稀散和稀貴金屬等有價 組分,提高生產端資源利用效率。提高冶煉廢渣在水泥、混凝土 及制品、新型墻體材料、礦渣微晶玻璃等領域的摻配量,擴大在建材行業的利用。鼓勵冶煉廢渣無害化處置后用于路基材料和采 礦井下充填材料,拓展利用途徑。

2、重點推廣技術:

        含重金屬冶煉渣無害化處置、冶煉渣低能耗破碎磁選和超細粉磨、鋼渣生產高標號水泥、鋼渣生產微膨 脹型充填采礦專用膠凝材料、鉛電解陽極泥中提取金銀的火法和 濕法工藝、鋅渣提銀、高鈦高爐渣提鈦、礦渣復合微粉、鋅浸出渣中提取銦等技術。

五、尾礦

1、發展方向:

        圍繞磷尾礦、鋁礬土尾礦、黃金尾礦、錳尾 礦、重晶石尾礦、石材尾礦等推動綠色礦山建設,強化源頭減排; 鼓勵開展尾礦有價元素、伴生礦物高效分離提取和資源化利用, 提高資源產出率。鼓勵尾礦替代機制砂石生產綠色建材、井下充 填、塌陷區治理、農業復耕復墾、礦山環境修復、石漠化生態治 理等大規模綜合利用。

2、重點推廣技術:

        重點推廣尾礦低能耗再磨再選技術,鉛、 鋅、銀等復雜尾礦清潔綜合利用,尾礦貴金屬提取,尾礦無害化 井下充填,富硅尾礦制備超高強結構材料,尾礦生產微晶玻璃, 尾礦生產水泥、墻體材料、高品質再生骨料、高品質透水磚等技 術。

六、赤泥

1、發展方向:

        重點推進氧化鋁行業清潔生產,開展降堿增效行動,推行堿回收,促進赤泥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推動赤泥無害化排放標準制定和實施,推進赤泥中鎵、鈧等稀貴金屬回收利用,研發降低赤泥放射性技術。突破赤泥規?;a業化利用關鍵技術瓶頸,推動赤泥綜合利用項目實施。

2、研發推廣技術:

        以赤泥低成本脫堿后綜合利用為重點,探索赤泥綜合利用途徑,重點開展赤泥提取堿金屬、赤泥制備路基固結材料技術、赤泥生產室外非封閉環境新型建筑材料技術、赤泥制備環境修復材料技術、赤泥生產陶瓷復合材料技術、赤泥 低溫燒制技術、預處理綜合利用等共性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

七、電解錳渣

1、發展方向:

        重點圍繞松桃“錳三角”電解錳渣治理,強化 源頭減量化,降低單位金屬錳產廢量;強化過程控制、末端處理 和循環利用等促進電解錳渣減排、降害。在金屬錳行業開展強制 清潔生產審核,促進企業轉型升級;針對電解錳渣中錳離子、重金屬離子、可溶性鹽等有害雜質,推動電解錳渣無害化排放標準制定和實施,促使電解錳渣無害化處置,有效降低環境污染風險。推動硫化渣、電解陽極渣分類排放(堆存),為綜合利用創造條件。推進電解錳渣資源綜合利用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力爭電解錳渣在生產水泥調凝劑、混合材、高性能混凝土摻合料、新型墻體材料等行業低成本產業化技術上取得突破。

2、研發推廣技術:

        重點研發和推廣電解錳渣無害化處置技術,電解錳渣生產水泥調凝劑、混合材、混凝土摻合料、新型墻體材料等綜合利用產業化技術。

3.4陜西省工業固廢概況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聯合印發的《關于發布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名單的通知》(發改辦環資〔2019〕1009號),陜西省西安市、榆林市確定為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基地,渭南市、韓城市確定為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

        作為能源大省,陜西省工業固廢主要集中在煤炭、電力、化工等行業,主要類別為尾礦、煤矸石、粉煤灰和爐渣等。2020年,陜西省工業固廢產生量1.22億噸,利用量5560.7萬噸,利用率為45.48%。

        針對煤矸石、粉煤灰和爐渣等工業固廢,陜西積極支持工業企業加強技術改造,聯合開展技術攻關,實施原料替代,從源頭減量。同時,陜西建設國家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再生資源產業園、循環經濟示范工業園等,推動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向高值化、規?;?、集約化方向邁進。

        根據西安市生態環境局2023年6月發布的《2022年度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有關信息的公告》,2022年度西安市主要工業固體廢物情況是:

        粉煤灰產生量:1724355.46頓,占總量的28.36%;

        有機廢水污泥產生量:1288535.11噸,占總量的21.19%;

        鍋爐渣產生量:987649噸,占總量的16.23%;

        脫硫石膏產生量:523952.99噸,占總量的8.6%;

        其它固體廢物產生量:592443.85噸,占總量的9.72%。

3.5山西省工業固廢概況

          近些年,國家和各省市出臺了大宗工業固廢資源化綜合利用的相關政策,2022年8月,山西省出臺的《山西省“十四五”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力爭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57%,利用量達到2億噸以上,冶煉渣、脫硫石膏等固廢綜合利用率達73%,赤泥、金屬尾礦綜合利用水平有效提高。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技術裝備水平顯著提升,產業集中度和協同發展能力大幅提高,促進工業資源由“低效、低值、分散利用”向“高效、高值、規模利用”轉變。

《規劃》提出,今后的重點任務是:

        推動工業固廢按元素價值綜合開發利用,加快推進尾礦、粉煤灰、煤矸石、冶煉渣、脫硫石膏、赤泥、化工廢渣等工業固廢在有價組分提取、建材生產、市政設施建設、井下充填、生態修復、土壤治理等領域的規模化利用。著力提升工業固廢在生產纖維材料、微晶玻璃、超細化填料、固廢基高性能混凝土、預制件、節能型建筑材料等領域的高值化利用水平。針對部分固廢成分復雜、有害物質含量多、性質不穩定等問題,分類施策,穩步提高綜合利用能力。積極開展鋼渣分級分質利用,擴大鋼渣在低碳水泥等綠色建材和路基材料中的應用,提升鋼渣綜合利用規模。加快推動錳渣、鎂渣綜合利用,鼓勵建設錳渣生產活性微粉等規?;庙椖?。

        朔州、長治、晉城要結合工業固廢產生、處置現狀以及綜合利用產業發展方向等,打造“產業聯通協作、鏈條上下完備”的基地發展格局。推進神電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園區、潞城史回工業園區等綜合利用產業集聚區建設,科學規劃煤矸石、粉煤灰、脫硫石膏、冶煉渣等綜合利用發展方向,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綜合利用高、區域輻射帶動大、規模效益顯著的工業資源綜合利用領跑企業,開展煤矸石、粉煤灰等固廢多元素、多組分梯級利用,推動煤矸石發電、供熱、井下回填、燒結磚,粉煤灰制水泥、新型墻材,脫硫石膏制石膏板、水泥,鋼鐵冶煉渣粉磨超細粉等固廢資源高質量利用。

        推進固廢綜合利用企業實施科技引領戰略,加大產學研用結合,加大與清華、北大、中國礦大、太原理工、山大等高校的深度合作,支持高校在山西省資源綜合利用企業建立重點實驗室和博士后工作站,加大固廢資源基礎研究,支持高校綜合利用科研成果在山西省組織中試,支持高校以科研成果在山西省綜合利用企業技術或專利入股,快速提高山西省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技術水平。鼓勵產出固廢大型企業重組綜合利用中小企業,發揮大企業資金、人才、管理優勢,通過兼并重組、入股控股、聯營合作等方式,發展混合股權結構的工業資源綜合利用企業,發展壯大綜合利用產業規模。

        發揮工業資源綜合利用重點項目的示范引導作用,加快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裝備及高附加值產品的推廣應用。鼓勵企業加強基礎研究和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煤矸石、粉煤灰、脫硫石膏、冶煉渣等大宗工業固廢生產新型功能材料、高效節能新型建材等項目建設,加大金屬尾礦、赤泥綜合利用技術研發力度,鼓勵企業開展中試項目建設,提升金屬尾礦、赤泥的資源化利用水平。各級各部門要結合項目建設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積極協調有關部門落實建設條件,完善項目手續,加快項目建設。加大對脫貧縣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的支持力度,提升我省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水平。

        另外,山西省陽泉市、河津市、保德縣、呂梁市等4市縣被國家確定為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太原鋼鐵(集團)粉煤灰綜合利用有限公司、山西大地環境資源有限公司、山西山安立德環??萍加邢薰?、山西能投生物質能開發利用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入選全國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骨干企業。

3.6河北省工業固廢概況

        河北在經濟發展的同時,產生了大量的工業固體廢棄物和再生資源。大量的工業固廢和再生資源為京津冀地區培育資源綜合利用產業提供了重要基礎。目前河北省正在對工業固廢采取分類實施,推動高值利用。一方面提高尾礦、粉煤灰、冶煉渣、脫硫石膏生產干混砂漿、水泥磚瓦、加氣塊等建材產品的機械化、自動化水平,擴大大宗工業固廢利用規模,以規?;⑤p量化、系列化為目標,加快木化板、高強結構材料、抗蝕耐磨工程產品、微晶玻璃、耐火材料等新型節能環保材料的研發生產,擴大應用范圍。另一方面,開展工業原材料替代工程,面向傳統的無機非金屬材料產業、建材產業以及不同類型功能制品產業的客觀需求,以不同產品原料的技術標準為依據,通過多元素回收整體利用、分級使用、多種固廢協同利用等手段,開發生產高品質標準化的工業原料,突破大宗固廢的大規模消納瓶頸。第三是開展城市電子廢棄物利用工程,以唐山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科技產業園、中航上大戰略金屬再生利用示范基地等為依托,推動廢金屬、廢舊電器等再生資源利用為重點,推動“城市礦產”資源高值化利用和產業化發展,實施集中處理、集中治理污染、合理延伸產業鏈示范項目。

        2021年12月,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布的《河北省“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資源利用水平明顯提高,新增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利用處置率達到95%以上,加快推進國家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再制造基地建設,承德尾礦綜合利用率達到40%以上。推動京津冀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協同發展,著力提升工業固廢在生產纖維材料、微晶玻璃等領域的高值化利用水平,強化對第三方評價機構規范管理。推進再生資源高效高值化利用。

        按照《關于組織開展河北省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示范創建工作的通知》(冀工信節函〔2021〕647號)工作安排,灤平縣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3個基地確定為河北省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唐山鶴興廢料綜合利用科技有限公司等9個企業確定為河北省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示范企業。

        2022年3月,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的《河北省“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提出,“十四五”時期,全省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水平持續提升,尾礦庫環境風險有效管控;生活源和農業源固體廢物充分資源化利用,綠色低碳“無廢”理念普遍形成;制度、技術、市場、監管體系和管理信息“一張網”基本建立,固體廢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明顯提升。

        《方案》提出,促進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開展存量大宗工業固體廢物排查整治,推進尾礦、粉煤灰、煤矸石、冶煉渣、工業副產石膏、化工廢渣等在有價組分提取、建材生產、生態修復等領域的規?;?。推動工業固體廢物在廠區內、園區內、省域內協同循環利用,開展省級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示范,培育一批示范園區、企業。承德市圍繞尾礦綜合利用,借力國家工業固廢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立足承德雙灤釩鈦冶金產業聚集區,推動固體廢物機制砂石骨料、預制混凝土結構件、全固體廢物膠凝等建筑材料規?;a供應。唐山、邯鄲市依托國家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示范基地,推進鋼渣、粉煤灰、煤矸石等在綠色建材、路基材料中的應用,提升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規模。

3.7內蒙古自治區工業固廢概況

        內蒙古自治區是一個能源比較豐富的地區,也是固廢產生比較集中的地區。2021年10月,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發布的《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粉煤灰、煤矸石、農作物秸稈等重點品種循環利用技術取得突破,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50%,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達到60%,主要廢棄物循環利用率達到65%,主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超過85%。

        《規劃》提出以綠色、高效、高值、低碳化利用為方向,鼓勵建設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培育大宗固廢綜合利用骨干企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提高自治區大宗固廢綜合利用水平。以錫林郭勒、呼倫貝爾、鄂爾多斯等為重點區域,有序引導企業利用煤矸石、粉煤灰替代原生礦產資源生產綠色建材,鼓勵煤矸石用于礦井充填,粉煤灰用于鹽堿地土壤改良、沙漠化土地生態修復等利用方式。以包頭、赤峰、巴彥淖爾、阿拉善等地區為重點,推進尾礦綜合利用,推動尾礦制備砂石骨料、陶粒、干混砂漿等砂源替代材料和膠凝回填利用;穩步推進金屬尾礦有價組分的提取及有價組分提取后剩余廢渣的規范化利用。依托包頭市國家級稀土資源基地建設,建立冶煉渣技術創新體系,探索赤泥和鋼渣的規?;们溃瑪U大利用規模;依托大型鋼鐵企業,在包頭布局建設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及骨干企業。推進建筑垃圾源頭減量、分類處理和回收利用,提升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水平。逐步擴大綜合利用產品市場使用規模,培育行業骨干企業,加快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的開發、應用。擴大工業副產石膏高值化利用規模,鼓勵符合條件的工業副產石膏制品在建筑工程、交通工程中的應用。探索推行大宗固廢“公轉鐵”區域協同模式,擴大鐵路通道運能供給,暢通固廢外運通道。加快烏海市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基地和托克托、烏拉特前旗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建設進度,推進大宗固廢綜合利用水平。

        發揮烏海市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基地和托克托、烏拉特前旗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建設的示范引領作用,推動煤電基地加大對大宗固廢的綜合利用力度,持續提高煤矸石、粉煤灰、尾礦、冶煉渣、工業副產石膏等自治區典型固廢的綜合利用水平。選擇廢棄物產生量大且相對集中、具備資源綜合利用基礎、產業創新能力強、規模帶動效益明顯的盟市,創建國家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示范基地。推動呼包鄂等固廢產生量大的盟市培育一批大宗固廢綜合利用骨干企業,建設一批節能降碳效果顯著的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示范項目。鼓勵行業龍頭企業建立技術創新研發平臺,加大大宗固廢節能減碳關鍵技術研發力度,提高綠色低碳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產品的供給保障能力。到2025年,爭創1—2個國家級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和2—3個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培育2—3家具有較強上下游產業帶動能力、掌握核心技術、市場占有率高的綜合利用骨干企業。

        在呼和浩特、包頭、烏海、鄂爾多斯等大宗固廢綜合利用難度較大地區加大粉煤灰、煤矸石等高值化、規模化、低碳化利用技術的研發力度。

        《鄂爾多斯市關于推進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用辦法(試行)》明確,到2025年,重點行業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強度下降,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水平顯著提升,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

        為實現上述目標,鄂爾多斯市鼓勵和支持企業投資建設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用項目,開展技術創新活動。同時,加大對項目的資金支持力度,包括支持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用擬建、在建項目爭取污染治理和節能減碳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資金,支持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新建項目爭取自治區制造業綠色化發展政策資金支持,支持符合本政策重點支持方向的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用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獲取鄂爾多斯市重點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等。

        《呼和浩特市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用三年(2022-2024年)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中提到,呼和浩特市大宗工業固體廢棄物主要集中于電力生產企業和企業自備電廠產生的粉煤灰、爐渣、脫硫石膏等。2020年全市納入環境統計工業企業產生工業固體廢物133341萬噸,其中綜合利用29586萬噸,處置103715萬噸,貯存229萬噸,工業固廢處置利用率9984%,綜合利用率221%。主要工業固體廢物按產生量依次為粉煤灰88347萬噸,爐渣23130萬噸,脫硫石膏15642萬噸,其他廢物3677萬噸。《方案》提出,到2024年,主要工業固廢年度綜合利用率由2020年的221%提高到60%,年綜合利用工業固體廢物900萬噸,其中粉煤灰綜合利用不低于600萬噸。

        《方案》提出,在托縣、和林縣各培育一個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產業集聚區或“園中園”,完善基礎設施,制定配套政策,致力于打造成為西北地區重要的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其余每個重點旗(縣、區)培育不低于3家年綜合利用量在30萬噸以上的骨干企業,加快培育一批“大摻量、功能新、規模化、高附加值”的綜合利用產業,形成高中低端兼備的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產業發展新格局。力爭2024年落地規模以上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企業25家左右,年產值5000萬元以上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骨干企業10家左右。

        《方案》提出,加強與國內外固廢資源化研發中心共建合作,著力引進一批破解本土企業技術瓶頸的科研成果,在本地技術研發、實驗室測試、中試示范、工業化生產等方面取得一批實質性成果。到2024年培育2-3家在西北地區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聯盟或產學研機構。

        《方案》提出,多途徑、多領域應用市場趨于穩定。到2024年,工業固廢年外運量達到200萬噸,呼和浩特及周邊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化工有色行業、土壤改良、生態流域治理等各類工程應用綜合利用本地工業固廢400萬噸左右,多途徑、多領域利用市場趨于穩定。

在固廢綜合利用方面,《方案》提出:

        (1)制造新型墻材。以粉煤灰、脫硫石膏為主要原料,通過擠壓成型、蒸壓養護、隧道窯燒結等工藝,生產燒結磚、蒸壓磚、蒸養磚、高強度免浸泡磚、雙免磚、滲水磚、路緣石、路側石、樹穴石、陶瓷纖維、耐火材料、建筑陶瓷、燒結陶粒、輕型隔墻板、石膏板、噴涂石膏等新型墻材。

        (2)生產傳統建材。以粉煤灰、脫硫石膏、冶煉渣和礦渣為摻合料,通過煅燒、粉磨、混合攪拌,生產水泥、大體積混凝土、泵送混凝土、高低標號混凝土、灌漿材料等傳統建材產品。

        (3)有色金屬提煉。以粉煤灰為原料,通過熟料燒成、精脫硅、碳分等工藝,提取氧化鋁、氫氧化鋁等高附加值化工產品。

        (4)化工綜合利用。以粉煤灰、尾礦、冶金渣、化工渣為原料,生產土壤調理劑和作為煙氣脫硫劑等產品,實現以廢治廢。

在重點任務方面,《方案》提出:

        1、落實火電企業綜合利用主體責任

        為實現綜合利用率60%的目標,需每年綜合利用工業固廢900萬噸,按2021年上半年各火電企業工業固廢產生,各火電企業需按進度完成綜合利用目標:

        (1)大唐托克托電廠2022-2024年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要分別達到234%、3922%、59%;

        (2)和林發電有限責任公司2022-2024年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要分別達到1446%、2423%、3645%;

        (3)內蒙古京能盛樂熱電有限公司2022-2024年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要分別達到2574%、4314%、649%;

        (4)內蒙古能源發電金山熱電有限公司2022-2024年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要分別達到4144%、689%、689%;

        (5)豐華生物質熱電有限公司2022-2024年年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要保持在80%以上;

        (6)內蒙古豐泰發電有限公司2022-2024年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要分別達到3694%、6191%、6191%;

        (7)呼和浩特市科林熱電有限責任公司2022-2024年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要分別達到5218%、5218%、7805%;

        (8)北方聯合電廠有限公司呼和浩特金橋熱電廠2022-2024年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要分別達到5694%、5694%、8566%。

2、打造2個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集聚區

        重點在內蒙古呼和浩特托清經濟開發區、內蒙古呼和浩特和林格爾乳業開發區各打造一個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集聚區或“園中園”,給予政策扶持,針對各自工業固廢類型、品質、參數,引進和培育中高端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形成產業集中、系統處理工作格局。

        內蒙古呼和浩特托清經濟開發區:推進原大唐再生資源粉煤灰提取氧化鋁生產線變為陶粒生產線,再引進3-5家“大摻量、功能新、高附加值、規?;?rdquo;的綜合利用大型企業,與現有的水泥摻料、輕質硅酸鈣保溫隔熱防火材料、硅酸鋁陶瓷纖維棉、分子篩和無機阻燃劑、醫用石膏、石膏砂漿、抹灰石膏和自流坪、蒸壓加氣粉煤灰砌磚和墻體板材等新型和傳統建材生產企業構建高中低端工業固廢資源綜合利用產業體系,打造北方地區重要的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示范集聚區。力爭到2024年,規模以上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企業達到15家左右,年產值5000萬元以上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骨干企業5家左右,年綜合利用量達到400萬噸左右。2022年上半年引進1-2家利用工業固廢生產路面磚、路緣石、路側石、樹穴石等市政建筑材料大型生產企業。

        內蒙古呼和浩特和林格爾乳業開發區:推進內蒙古博銳新型環保建材有限公司50萬噸粉煤灰綜合利用年產80萬立方混凝土加氣塊磚廠項目、呼和浩特市華源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粉煤灰及脫硫石膏工業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內蒙古昕晟再生資源有限公司年產20萬噸超細粉煤灰建設項目落地投產,指導兩家火電企業加強原灰加工、儲存能力建設,保證灰源穩定,開展電石渣作為脫硫劑綜合利用項目應用,與現有加氣混凝土砌塊、蒸壓粉煤灰磚、預拌混凝土等綜合利用企業共同構建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產業體系,打造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示范集聚區。力爭到2024年,規模以上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企業達到5家左右,年產值5000萬元以上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骨干企業3家左右,年綜合利用量達到150萬噸左右。

3、打造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集中點

        土左旗:推動昀康環保建材研發有限公司12億塊/年標磚生產線、輕質抹灰砂漿生產線落地,再引進若干新項目與已有的粉磨站、粉煤灰砌塊、脫硫石膏板、兩條混凝土拌合站生產線等綜合利用項目配套,建設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集中點,2022-2024年利用量分別達到60萬噸、75萬噸、90萬噸左右。

        賽罕區:推動內蒙古物西水泥有限責任公司粉煤灰儲存、深加工及延伸建材制品綠色環保產業鏈技改項目、新建的干混砂漿和高強高性能混凝攪拌系統項目、住宅產業化城市管網(包括給排水管、箱涵、檢查井等)項目、內蒙古佳泰環保建材有限公司年產18萬噸熟石膏粉項目和6萬噸輕質抹灰石膏環保建材生產線等項目落地實施,建設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集中點,2022-2024年利用量分別達到60萬噸、75萬噸、90萬噸左右。

        回民區:依托現有內蒙古鵬博商砼有限公司燒結粉煤灰空心砌塊磚等項目擴大生產規模或引進新項目配套,2022-2024年年利用內蒙古豐泰發電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市科林熱電有限責任公司工業固廢達到100萬噸。

        清水河縣:繼續保持蒙西、天皓等水泥企業利用工業固廢摻量等應用基礎上,利用本縣及周邊產生的大量大宗固廢煤矸石,推動高嶺土及下游產業健康發展,實現固廢煤矸石循環利用向新材料邁進,保持70%綜合利用率并逐年提升。推動綠盎循環科技有限公司、遠方陶瓷提取氫氧化鋁項目做大做強,推動超牌建材科技有限公司發揮技術優勢,實施利用煤矸石生產M45-M60莫來石示范生產線項目,打造成為煤矸石綜合利用標桿企業,推動三鑫、三友、宏宇等煅燒高嶺土項目向高端轉型。

        其他旗縣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重點推動現有動力鍋爐和自備電廠的工業企業加強市場推廣合作,靈活布局若干綜合利用項目,推動各企業保持現有綜合利用率并逐年提升。

在技術支撐方面,《方案》提出:

        推動大唐托克托發電廠和清華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聯合地方政府、行業協會、用灰企業成立粉煤灰綜合利用聯盟。推動呼和浩特金橋熱電廠聯合內蒙古科學院等機構成立科技創新聯合工作室,舉辦粉煤灰改良土壤及治理沙漠、灰渣石膏新型下游產品研發測試、中試示范、工業化生產,組織粉煤灰綜合利用高峰論壇,學習交流經驗,引進和研發新工藝、新技術,宣傳綜合利用產品,力爭到2024年在北方固廢資源化研發創新領域中具備影響力。

在應用市場方面,《方案》提出:

        從2022年7月起,按照“能用盡用”原則,全市政府投資類城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在工程的基礎磚胎模、非承重墻體、砌筑圍墻、人行道、廣場、公園、綠道、室外硬化、停車場和路基墊層等部位使用一般工業固廢(包括制品)。2021年市本級和各旗縣區按照有利于消納本地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產品的方向調整工程相關設計,爭取2022-2024年本地建筑工程領域每年新增消納工業固廢100萬噸、交通工程領域每年新增消納工業固廢40萬噸、園林等公共事業領域每年新增消納工業固廢40萬噸。

在保障措施方面,《方案》提出:

        (1)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分管副市長任組長,各旗縣區人民政府、市各有關部門為成員的市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全市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重大事項,協商解決重大問題,督促落實重點任務。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工信局,各成員單位分工協作,形成合力,按分工落實任務(見附件2)。

        (2)壓實工作責任。各旗縣區人民政府和各火力發電企業要結合實際制定各自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實施方案,明確時間表、路線圖、責任人、完成時限、保障措施。各企業建立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統計制度,按月報送屬地工業和生態環境部門,按季度填報能源利用狀況報告(包括固廢利用信息)。兩級工業固廢監管部門加強指導監督,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同時將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納入生態文明建設考核體系,對工作進度慢的地區和企業,市工業和生態環境部門要進行約談。

        (3)加強要素保障。各旗縣區人民政府、市各有關部門要統籌安排一般工業固廢綜合利用企業或項目用地、用能、用水等資源要素,在生產準入、核準備案、建設用地、節能審查、環評審批等方面開辟綠色通道,優先辦理手續。

        (4)加強政策扶持。制定《呼和浩特市加快推進工業固廢綜合利用若干措施》,建立科學規范的工業固廢資源綜合利用評價機制,落實工業固廢資源綜合利用增值稅、所得稅的相關產業扶持政策。統籌市財政資金,加大對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項目招商引資、消納應用、公鐵海外運、科技創新、生態流域治理等領域的支持力度。

 

4、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總體來講,目前我國工業固廢產生量大、工業固廢的產生、綜合利用區域發展不平衡,綜合利用產品市場開拓難度大,市場認知度低,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大部分工業固廢資源雜質多,有害物質多,處理難度大;

        (2)綜合利用產品經濟性差,附加值低、同質化嚴重,產品質量沒有優勢,市場認可度不高;

        (3)現有的政策優惠措施力度不夠、執行不到位;

        (4)《工業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用評價管理暫行辦法》的落實涉及工信部、稅務總局等多個部委的協調、溝通、配合問題,如果協調溝通配合不順暢,會嚴重影響此項工作的推動力度和實施效果。

在工業固廢資源化綜合利用領域,提出以下建議:

        (1)進一步摸清工業固廢產生和利用的情況,對全國工業固廢產生量突出的行業和地區,推行相關情況、數據的第三方評價和信息搜集工作,包括工業固廢的產生、處置、利用和產業鏈相關單位的情況。在此基礎上,建立重點區域、重點行業管理數據庫,通過信息化、物聯網等手段為加強工業固廢管理提供基礎性數據支持。

        (2)需要引導產生工業固廢的企業進行無害化排放,以資源而非廢物的角度看待固廢,脫除其中的雜質和有害物質,為后續的處置和綜合利用降低費用、減少危害。

        (3)加強、鼓勵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研發,攻克技術難題,提高綜合利用產品的附加值;

        (4)加強工業固廢管理能力建設:加強工業固廢處理相關設施的能力建設,大力加強對工業固廢處理、管理和技術人員的培訓。建立專業化園區,引導規模小、分散的作坊和企業進入到園區,限制高污染性企業的土地等資源申請,并開展其污染防治專項研究。

        (5)建立健全相關標準體系,為工業固廢資源綜合利用和環境執法提供指南和依據。

        (6)建議國家層面工信部和國家稅務總局以及省級工信廳和稅務部門加強銜接溝通,制定工業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用評價實施細則,以便更好地推動評價工作順利開展。

 

5、展望

        隨著國家有關部門及各省市、地區出臺的政策實施,未來工業固廢資源化綜合利用將會呈現快速發展態勢。1

        “十四五”開局之年,國務院和國務院相關部門就頒布了有利于推動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的規范性文件:《國務院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國發〔2021〕4號)和《關于"十四五"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的指導意見》(發改環資[2021]381號)。

        這兩個文件分別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發展體系,解決我國資源環境生態問題的基礎之策和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以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目標,以推動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綠色發展為核心,加強系統治理,創新利用模式,實施專項行動,促進大宗固廢實現綠色、高效、高質、高值、規模化利用,對提高大宗固廢綜合利用水平給予了系統性的規范與指導,是我們進一步發展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產業必須遵守的綱領性文件和基本遵循。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結合地區和企業實際堅決加以貫徹執行。

        我國經濟綠色轉型就是要使經濟社會發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資源,嚴格保護生態環境、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基礎之上,統籌推進高質量發展與高質量保障。因此,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產業的發展將是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發展體系的重要舉措,全面體現綠色發展的宗旨和要義。

        從需求端看,隨著國家實施新基建等政策因素的帶動,我國基礎設施建設將不斷加大,同時伴隨綠色建材、裝配式建筑、鄉村振興的深入推廣,利用工業固廢生產的再生產品,市場空間將會進一步拓展。

        綜上所述,盡管當前我國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產業發展還面臨著許多問題和困難,但有著國家有關部門和各省市、地區政府的大力政策支持,到2025年,一定能使大宗固廢綜合利用能力將顯著提高,利用規模不斷擴大,新增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60%以上,存量固廢有序減少。綜合利用產業體系不斷完善,技術創新體系逐步建立,綜合利用制度基本完善,發展模式不斷創新和示范引領作用顯著增強。

 

6、結束語

        從我國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的總體情況、主要工業固廢地域分布特點及利用技術現狀、各省市及地區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概況、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存在的問題及建議等方面,對我國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現狀作了回顧和展望,希望本文能為行業同仁提供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主站蜘蛛池模板: 蒙山县| 徐水县| 廊坊市| 遵义县| 湟源县| 于田县| 花垣县| 安义县| 无极县| 酉阳| 锦屏县| 高安市| 屯门区| 利川市| 溆浦县| 深州市| 舞钢市| 镇沅| 锡林浩特市| 孟村| 浙江省| 中江县| 内丘县| 明光市| 雷州市| 荆州市| 拉孜县| 深泽县| 汽车| 大连市| 张家口市| 东至县| 奈曼旗| 阜阳市| 阿拉善左旗| 北京市| 宁国市| 凉城县| 新营市| 阿拉善盟| 桃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