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官網正式發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年本)》,該指導目錄自2024年2月1日起施行。《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同時廢止。
《目錄(2024年本)》由鼓勵、限制和淘汰三類目錄組成。鼓勵類主要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有重要促進作用的技術、裝備及產品;限制類主要是工藝技術落后,不符合行業準入條件和有關規定,不利于安全生產,不利于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需要督促改造和禁止新建的生產能力、工藝技術、裝備及產品;淘汰類主要是不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嚴重浪費資源、污染環境,安全生產隱患嚴重,阻礙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需要淘汰的落后工藝技術、裝備及產品。鼓勵類、限制類和淘汰類之外的,且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3和政策規定的屬于允許類。
《目錄(2024年本)》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加快構建具有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要求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政策導向是:
一是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持續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推動質量提升和品牌建設,不斷引領產業向中高端躍升。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動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加快推廣應用智能制造新技術,推動制造業產業模式轉變。鼓勵綠色技術創新和綠色環保產業發展,推進重點領域節能降碳和綠色轉型,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
二是鞏固優勢產業領先地位。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提高先進產能比例,有效擴大優質供給。依法依規化解過剩產能、淘汰落后產能。大力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構建產業發展新引擎。扎實推進農業現代化,鞏固和提高糧食、重要農產品生產能力,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加快發展物聯網,建設高效順暢的流通體系。優化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系統集成,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三是在關系安全發展的領域加快補齊短板。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積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快推進產業基礎再造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提升戰略性資源供應保障能力。加強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增強產業體系抗沖擊能力,確保糧食、能源資源、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
四是構建優質高效的服務業新體系。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新路徑。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加快發展研發設計、現代物流、法律服務等服務業,加快推進服務業數字化。推動生活性服務業 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加快發展健康、養老、托育、文化、旅游、體育、家政等服務業,加強公益性、基礎性服務業供給。推進服務業標準化、品牌化建設。
請有關部門加強協調配合,加快制訂和修訂財稅、信貸、土地、進出口、市場監管等相關政策,進一步完善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政策體系。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要結合本地區產業發展實際,制訂具體措施,合理引導投資方向,鼓勵和支持發展先進生產能力,依法依規限制和淘汰落后生產能力,防止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切實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其中涉及農林固廢鼓勵類相關項有1項,包括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
涉及建材鼓勵類相關項有4項,包括適用于新型低碳凝膠材料研發與應用示范;裝配式建筑、海綿城市建材產品及生產設備;利用礦山尾礦、建筑廢棄物、工業廢棄物、城市污泥、江河湖(渠)海淤泥等大宗廢棄物無害化生產制備砂石骨料、結構混凝土用高強陶粒、功能陶粒、墻體材料等建材及其工藝技術裝備開發;具備消納工業和城市固廢能力的綠色智能化預拌混凝土生產;
涉及環境保護與資源節約綜合利用的鼓勵類相關項有2項,包括污泥及其他固體廢棄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和綜合利用工程;煤矸石、粉煤灰、尾礦(共伴生礦)、冶煉渣、工業副產石膏、赤泥、建筑垃圾等工業廢棄物循環利用,農作物秸稈、畜禽糞污、農藥包裝等農林廢棄物循環利用,生物質能技術裝備(發電、供熱、制油、沼氣)。
相關內容涉及如下:
一、農林牧漁業
17.可再生資源綜合利用: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秸稈收儲運體系建設、秸稈肥料化利用、秸稈飼料化利用、秸稈能源化利用、14秸稈基料化利用、秸稈原料化利用等),農村可再生資源綜合利用開發工程(沼氣工程、生物天然氣工程、再生資源綜合利用、沼氣發電、生物質能清潔供熱、秸稈氣化清潔能源利用工程、廢棄菌棒利用、太陽能利用。
十二、建材
1.建筑材料等礦產資源的共伴生礦產綜合開發利用、水泥原燃材料替代及協同處置技術;綠色氫能煅燒水泥熟料關鍵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利用清潔能源煅燒水泥熟料技術應用和生產線改造;新型固碳膠凝材料及制品制備技術;窯爐煙氣二氧化碳捕集、純化、利用及貯存技術;水泥行業超低排放技術;水泥生產制備全氧燃燒、富氧燃燒;新型干法水泥窯生產特種水泥工藝技術及產品的研發與應用;懸浮沸騰煅燒熟料工藝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新型低碳凝膠材料研發與應用示范;低鈣膠凝材料的開發與應用;粉磨系統節能改造(水泥立磨、生料輥壓機終粉磨等);建材各行業企業生產過程零外購電力、零化石能源消耗、零一次資源消耗、零碳排放、零廢 棄物排放的工藝技術裝備的開發與應用;建材各行業(數字礦山、智能工廠、智慧物流)生產全流程智能化建設及升級改造;用于工程或裝備的建材產品質量追溯體系開發與應用
3.適用于裝配式建筑、折疊式建筑、海綿城市、地下管廊、生態修復的部品化建材產品及生產設備;低成本相變儲能墻體材料及墻體部件;光伏建筑一體化部品部件;全電熔法制備巖(礦)棉;B1級柔性泡沫橡塑絕熱制品;氣凝膠材料;A級阻燃保溫材料制品,復合真空絕熱保溫材料,聚酯纖維類吸音板材,保溫、裝飾等功能一體化復合板材;長壽命防水防腐阻燃復合材料;高性能、高耐久、高可靠性改性瀝青防水卷材、高分子防水卷材、水性或高固含量防水涂料等新型建筑防水材料;蒸壓加氣混凝土板、秸稈生物質墻板(磚)、生物質建材;功能型、集成化裝飾裝修材料及制品,超薄陶瓷板、綠色無醛人造板,路面磚(板)、透水磚(板)、裝飾磚(砌塊)、仿古磚瓦、水工及護坡生態磚(砌塊)等產品及綠色低碳建材產品技術開發與生產應用。
9.不低于20萬塊/日(含)新型燒結磚瓦生產線協同處置大宗廢棄物工藝技術及產品的研發與應用;工業副產磷石膏高效凈化提質及高值化綜合利用技術;利用礦山尾礦、建筑廢棄物、工業廢棄物、城市污泥、江河湖(渠)海淤泥等大宗廢棄物無害化生產制備砂石骨料、結構混凝土用高強陶粒、功能陶粒、墻體材料等建材及其工藝技術裝備開發。
11.具備消納工業和城市固廢能力的綠色智能化預拌混凝土生產線;年產 1000萬噸及以上的超大型高品質機制砂石骨料生產技術裝備,短流程低能耗軟巖加工、高效硬巖加工、制砂樓站等無污水、淤泥排放、粉塵近零排放的高品質機制砂石骨料生產技術裝備,砂石生產用長壽命耐磨材料;海洋工程用混凝土、輕質高強混凝土、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混凝土自修復材料的開發和應用
四十二、環境保護與資源節約綜合利用
3.城鎮污水垃圾處理:高效、低能耗污水處理與再生技術開發,城鎮垃圾、農村生活垃圾、城鎮生活污水、農村生活污水、污泥及其他固體廢棄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和綜合利用工程,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開發及設施建設,垃圾分類技術、設備、設施,城鎮、農村分布式小型化有機垃圾處理技術開發,污水處理廠污泥協同處置工程。
8.廢棄物循環利用: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紙、廢橡膠、廢玻璃、廢塑料、廢舊木材以及報廢汽車、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廢舊船舶、廢舊電池、廢輪胎、廢棄木質材料、廢舊農具、廢舊紡織品及紡織廢料和邊角料、廢舊光伏組件、廢舊風機葉片、廢棄油脂等城市典型廢棄物循環利用、技術設備開發及應用,廢舊動力電池自動化拆解、自動化快速分選成組、電池剩余壽命及一致性評估、有價組分綜合回收、梯次利用、再生利用技術裝備開發及應用,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城市礦產”基地和資源循環利用基地建設,煤矸石、粉煤灰、尾礦(共伴生礦)、冶煉渣、工業副產石膏、赤泥、建筑垃圾等工業廢棄物循環利用,農作物秸稈、畜禽糞污、農藥包裝等農林廢棄物循環利用,生物質能技術裝備(發電、供熱、制油、沼氣)。